主管单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达沃斯:减少合作壁垒 稳定全球供应链

 在日前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等多项国际会议上,国际各界人士纷纷表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保护主义升温、传统多边治理机制日渐式微、多产业供应链仍然脆弱等诸多风险,唯有更深入的国际产业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尤其是在绿色产业、粮农贸易、前沿技术方面的合作有望为全球经济释放更多潜力。

  期待减少合作壁垒

  当前,全球经济正面临地缘政治格局复杂多变、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等挑战。国际各界人士对多重风险进行预警,并期待能够通过减少保护主义等合作壁垒,激发经济增长活力。

  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预测,全球经济增长将连续第三年放缓,从2023年的2.6%降至2024年的2.4%,2020年至2024年成为全球经济近30年来增速最慢的五年。

  正如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在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指出:“为推动未来经济增长,我们必须拥抱创新,促进跨部门、地区、国家和文化的合作,创造一个更加和平、包容、可持续和有韧性的未来。”

  其他寻求合作减少摩擦的声音近期也不绝于耳。“只有将蛋糕不断做大,全球才不会陷入激烈争抢蛋糕,进而让蛋糕越变越小的困局。”本届论坛上,不少嘉宾发言时都不约而同表达这样的共识。

  一些嘉宾认为,各国需携手合作开展更多行动。标普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保罗·格伦瓦尔德表示,开展全球协作,国家间共同破除非技术性壁垒,才能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走得更远。

  “全球经济互联互通面临供应链中断、贸易失衡和地缘政治紧张等挑战,如何保持合作尤为重要。”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历史学助理教授伊丽莎白·英格尔森说,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在践行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多边主义机制受到挑战

  近期,在保护主义“逆风”冲击下,多边国际组织日渐式微,业界认为需要各方合力磋商改革,弥补缺陷。

  在日前举行的2024中国农业国际经贸合作会议期间,中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国强表示,当前国际农业经贸治理的制度性缺陷体现在多方面,如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层面的规则存在失衡,发达成员仍然存在大量补贴空间,发展中国家只有微量允许;农产品方面对出口国有利,对进口国不利,主要粮食出口成员近年来频繁采取出口限制措施,对国际粮食供应稳定性造成了负面影响,但WTO现行出口限制纪律较松散,成员在实施出口限制措施时也并未严格遵守;商业利益导向与生计刚性需求的不平衡。

  他还说,近些年整个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等风险,WTO体系下的诸多协定已难以适应新的现实。因此,改革迫在眉睫。“各方希望根据全球化的趋势制定新的贸易规则,但谈判进展有限。”

  在近期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总理事会会议上,中方提出提案,呼吁成员反思并改进世贸组织发展议题工作方法,为长期未决问题赋予新内涵、新动力,为解决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和数字鸿沟等当前挑战提供务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中方提案引发各方共鸣,30余个成员现场发言表示支持。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表示,非常赞赏中方提案的建设性观点,包括发展属于横向议题,应推动发展议题与时俱进;坚持发展中成员“特殊和差别待遇”原则的同时,还可以探索灵活和务实的方法等。

  多领域供应链待优化

  为促进全球经济和经贸的稳定发展,各方正着手通过进一步深化合作改善脆弱的供应链,加强产业发展韧性。

  美国嘉吉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刘畅表示,面对气候变化等不利因素带来的重重考验,任何国家或组织都不可能单独应对,需要产业链各个相关方的合作。

  瑞中经济协会会长魏希霆说,面对当前愈发复杂的国际经贸形势,增强各产业供应链韧性是在“正确的时间做的正确的事”,是为促进全球贸易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中国法国工商会总经理韦嘉玲日前表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保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开放、促进国际经贸交流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中国法国工商会将推动更多法国企业和机构参与链博会,促进两国合作创新。

  备受全球业界关注的第二届链博会将于2024年11月26日至30日在北京举办,据介绍,展会设立了先进制造链、智能汽车链、绿色农业链、清洁能源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和供应链服务展区,为全球业者提供“强链”平台。

  专家表示,为稳定供应链,主动加大对外投入是一大良方。比如在农产品领域,程国强表示,面对国际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中国等进口国应健全自己的农产品国际供应链。通过农业企业在境外的投资,建立仓储物流、港口码头,直接从原产地采购,从而避免以海外期货市场点价方式跟跨国企业交易。“这是真正改变全球农业贸易格局的方式。”

经济参考报
创建时间:2024年6月28日

热门话题

合作企业(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