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人大重阳报告《培养全球栋梁之才:来华留学事业70年进展、潜力与建议》发布

微信图片_20190604085250

 

  5月29日,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的指导下,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及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承办的“一带一路”全球导师计划启动仪式,暨人大重阳推进“教育+智库”国际人才培养模式的首份研究报告《培养全球栋梁之才——来华留学事业70 年进展、潜力与建议》主题研讨会在人大重阳举行。

 

  5月29日,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的指导下,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及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承办的“一带一路”全球导师计划启动仪式暨《培养全球栋梁之才——来华留学事业70 年进展、潜力与建议》主题研讨会在人大重阳举行。这次会议是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机构的智力优势和组织优势、充分利用以人大重阳为代表的知名国际智库的全球网络资源,对“教育+智库”这一全新“一带一路”教育联通模式的积极探索,是为积极落实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关键举措。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丝路学院院长杜鹏,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人大重阳外籍高级研究员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中国银行前副行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张燕玲,葡萄牙前欧洲与外交事务部部长、人大重阳外籍高级研究员布鲁诺·玛萨艾斯,土耳其中央银行高级经济学家、人大重阳外籍高级研究员尤科赛尔 • 戈迈兹,前中东特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吴思科,教育部国际司处长毛冬敏等出席会议。人大重阳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王文主持开幕式。

 

  该报告系2017-2018年文化名家与“四个一批”国际传播项目、2018-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主题讲座授课项目、2019年度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专项研究课题的部分内容。原文1.8万字,由王文执行院长、王鹏副研究员执笔。在王文执行院长主持的开幕式结束后,杨清清院长助理发布简版报告。

 

  报告全面回溯了70年来,来华留学与海外人才教育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历了筚路蓝缕的探索历程,逐步发展到今日蔚为大观的规模与水平。发展进程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最早的是1949-1978的新中国艰辛探索期。而后是1979-2012的改革开放蓬勃发展期,在此期间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亚洲第一留学目的国,其接受留学生的院校数量也达到千余所。从2013至今则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进入了新时代全面推进期。十八大以后,在党中央的统一擘画下,一大批知名院校、科研院所、社会智库携手推动来华留学事业的进步。譬如,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项目就是在教育部的支持下,人民大学的校领导高瞻远瞩,委托重阳金融研究院,国际关系学院和苏州校区三家牵头,在非常短的时间得以筹建,推进工作非常顺畅。2018年共72个国家的336位申请者报名,择优录取了其中的72位。这是高校推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务实举措,也得到了海内外的一致认可。

 

  简版《报告》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清晰展现出来华留学教育的进展、结构与趋势。简而言之:第一,70年来,留学生数量、生源国数量、接受院校数量均逐年增长。第二,留学生生源国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近年来“一带一路”效应凸显。第三,加入WTO以来,中国已从留学“边缘国”发展为全球第二大留学目的国。第四,中国为世界培养了越来越多的栋梁之才。譬如,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就培养了5位总统、1位副总统、1位总理、8位国防部长。

 

  在70年的办学历程中,中国国际教育工作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第一,中国有能力办好国际教育。开展针对海外人才的留学教育事业绝非西方发达国家的特权,新中国即便在立国之初以及某些最困难的历史时期,也都积极并卓有成效地开展留学生培养工作,既为留学生生源国培养了杰出建设者、领导人,也从青年交流、人文教育交流、民心相通等层面夯实了双边关系的社会基础。

 

  第二,对留学生的吸引力与综合国力上升同步。建国70年的艰辛探索,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的腾飞,使中国在国际留学市场所占份额稳步提高,在2006年跻身全球十大留学目的国之后,2016年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二留学目的国。

 

  第三,“一带一路”效应明显。十八大以后,中国建设与发展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深刻影响来华留学生生源国的分布。六年来,“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的学生对来华留学明显更加积极踊跃,来华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生源质量与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在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提升。

 

  当然,我们也需要实事求是地认识到,当前来华留学事业的开展也存在一定不足。而这些不足经过改进,正是未来发展的潜力与努力方向。

 

  譬如:第一,从生源国分布来看,来华留学生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而发达国家则较少。第二,中国高等教育在有效提升来华留学生“知华”能力上仍有巨大潜力。第三,来华留学生就读高校在中国的地域分布上仍欠均衡。第四,就业支撑体系、奖学金效用、留学生教育质量亟待提升。

 

  今天, “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进入2.0时代,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应探索新路径。为此,《报告》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建议更多的智库人才投入到国际人才培养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中。2013年以来,一批有科研实力、有丰富国际交流经验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脱颖而出。智库科研人员本身对中国国情、全球发展大势等重大议题有长期、专业研究,取得了国家高层和世界同行都能感受到的科研与学术影响力。这些智库人才中有不少也长期活跃在中外人文交流的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熟悉外国国情、民情,知道如何与不同职业、背景的外访人员打交道,并有效地将中国理念、中国故事潜移默化地进行国际传播。

 

  第二,建议加强中国国际教育的品牌特色塑造。

 

  第三,建议稳中求进、宁缺勿滥地提升来华留学事业。

 

  第四,建议着重改进教学模式、提升师资水平。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进入“工笔画2.0时代”,无论是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还是实现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各项建设都需要有来自中国与参与国的高素质人才,源源不断、可持续地投入到这项千年大计之中。因此,加强国际人才来华留学工作的开展,系统且可持续地培养高素质的海外人才,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对中国的理性认知与情感认同,稳步打造能够满足时代需求、能够服务“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海外精英人脉,乃当务之急。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和丝路学院,愿意在教育部、外交部和有关部委的统一领导下,在校党委、校领导的亲切关怀下,为这项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报告》的分析深度和政策建议得到了与会领导和嘉宾的高度肯定。受聘丝路学院的外国前政要、专家则明确表示,将珍惜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大学的信任,愿意尽他们最大的努力,为丝路学院的发展和中国国际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
创建时间:2019年6月4日

热门话题

合作企业(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