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高质量贸易可持续发展 献中国之为 展大国担当
为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高质量贸易可持续发展
献中国之为 展大国担当
作者:田玲
单位:中国民主促进会天津市委员会
联系电话:13021336970
目录
(一)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高质量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持和任务路径
(二)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高质量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和关键举措
伴随着世界农业产业结构日新月异、多边贸易合作频繁,新兴国家区域化倾向日渐增强,推进高水平农业对外开放与高质量农业贸易促进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农业领域的谋篇布局更需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将提升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农业贸易国际竞争实力作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畅通农业领域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
一、入世以来我国农业对外开放与贸易可持续发展取得的成就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启了农业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农产品贸易持续发力、贸易规模逐渐扩大、贸易业态不断丰富、贸易伙伴更加多元,打造了一批产业集聚、附加值高、品牌过硬的农业外贸骨干力量,并通过农业对外投资、开展农产品贸易、实施技术转移和发展援助等途径,拓宽贸易市场渠道,培育出农业国际合作竞争新的重要增长点。
(一)我国农业对外开放与贸易可持续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我国农业在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市场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在国际地缘竞争冲突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中,是化解政治矛盾、推动经贸合作、构建伙伴关系的优先领域和重要突破口。农业对外开放与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任务包括:
一方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业产业结构稳定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在推动世界粮食安全,尤其是推进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多元主体中,我国在投资、技术等领域增加世界粮食供应,为世界减贫事业,助推实现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另一方面,是提升国家农业竞争实力、促进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助推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为目标,实现农产品供给充足、贸易市场稳定繁荣,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标识,为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并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产生联动效应具有积极意义。
(二)我国农业对外开放与贸易可持续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入世以来,我国农业对外开发与贸易促进的国内支持政策根据市场变化经过了多次调整,通过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推进农业向市场化、国际化纵深发展;通过加强和完善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契合度,拓展物种、科技、装备等资源和领域的引资引技引智,改善粮食安全的国际环境;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激发和拓展农业领域国际合作、维护多边主义,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多措并举战略,实现共建共享、互利双赢,推进世界粮农治理体系改革,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农业大国在积极引领援助发展、参与贸易合作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一是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外资市场准入政策和农业生产资料分销权逐步放宽,农产品关税、非关税壁垒大幅减低,投资支持的负面清单相应减少,农业法律法规向国际市场法制化管理稳步迈进。二是国家间合作范围扩大、装备和技术引进力度增强、行业标准修订完善,现代农业建设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在良种的引进培育改良创新、质量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的制定等方面成效显著。三是境外投资风险评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资本回报率稳步提升,投资领域的决策更为审慎,项目开发与国内供给形成结构互补,全产业链向高端产业链发展趋向明显,资源配置效能有所提升。
二、国际背景下农业对外开放与贸易可持续发展面临新挑战
农产品贸易多元化是未来建设农业强国、培育农业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的发展方向。坚持农业对外开放不动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贸易强国,依然面临着资源配置不合理、安全供给难以保障、市场渠道不通畅等贸易风险加剧的挑战。
(一)农业对外开放与贸易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国际形势
伴随着世界贸易的飞速发展,农业国际贸易领域的新元素层出不穷,无论是政权形式、资源禀赋,还是社会环境等,各国发展农业的重点和策略不尽相同,利益冲突复杂多变,竞争实力差异明显。
首先,部分发达国家正在逐步化解出于过度保护而制约农业生产、对外开放和贸易发展的政策立法,积极推进可持续性发展;而部分发展中国家则更加重视利用宏观经济政策,对农业贸易的政策引导、扶持和补贴。譬如,农业领域资源丰沛的国家产业竞争实力雄厚、对全球农产品市场开发开放的需求更为强烈,主张降低关税、削减补贴;而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欠发达国家则寄希望于政策倾向、国际援助等差异化的特殊规则来获取帮助和扶持。耕地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更着眼于寻求市场保护和竞争环境的多元化发展;而传统农业大国多从粮食安全与民计民生角度进行统筹谋划部署。因而,在制定非关税贸易壁垒等国际农业贸易规则时,需要将各国农业领域的利益诉求和分歧作通盘考虑。
其次,在技术层面,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大多处于领先地位,在新能源、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占据主导,并采取渗透融合方式继续寻求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发展中国家通常多以传统耕作方式为前提进行生产要素的配置。这就导致无论是生产加工、市场流通还是技术研发环节,后者始终无法超越发达国家在世界农业价值链分工中的关键地位,在农业市场化的政策支持、创新机制构建和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竞争力的提升受到牵制。
最后,受地缘政治竞争引起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供应链和产业链不稳定因素增加,波及国际贸易投资、粮食安全保障和世界农业分工合作的战略部署,各国农业发展差距将继续拉大,使生产要素转移、农业资源配置、国际农产品市场开拓等可持续发展目标面对更多风险挑战。
(二)农业对外开放与贸易可持续发展要应对的新挑战
我国始终坚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积极开发开放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但在资源配置与利用等方面依然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方面,为维持进出口供应链稳定,农业贸易水平提升的同时,贸易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其一、入世以来, 我国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跨境电商平台、在线服务等数字化转型加速,贸易总额呈总体增长趋势。但资源密集型初级农产品等在进口农产品中占比较大、进出口市场的分布过于集中、农业服务贸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全产业链不完整,导致产业规模和竞争能力严重不足。其二、伴随着国际贸易的日新月异,部分发达国家主张贸易保护主义,试图规避反倾销反补贴政策,为保护本国农业贸易实施多重贸易壁垒举措,限制相关农产品出口国的贸易行为。而我国优势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国际市场开拓策略匮乏,出口呈下滑态势,导致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其三、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农机装备等高精尖设备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差距较大,在机械效率、节能环保等方面技术优势较为微弱,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也没有构建起品牌竞争战略,部分高端装备产品过度依赖进口,相关配套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亟待改善。
另一方面,以欧美为代表的部分西方国家在大宗农产品贸易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据垄断地位,在信息技术等农业科技领域位居世界前列,农业贸易投资与国家间技术合作成为经贸战略博弈的焦点之一。
一是发达国家货物贸易体量较大、服务贸易具有一定规模,在国际市场增速稳定、发展均衡;二是发达国家对农业全产业链掌控较强的贸易主体稳步增长,农业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并实施行业性、区域性品牌发展战略;三是发达国家低附加值原料进口占比较少,进出口市场分布较为分散,市场渠道稳定,贸易结构更为优化;四是发达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环保等领域的综合贸易结构更为均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然资源生产要素的单一性,有利于推进农业贸易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高质量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展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对外开放和农业贸易发展成效显著,但在国际市场资源供给动能不足、地缘政治竞争激烈、部分产品进口需求随着消费水平的增长而持续增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尚不明显等制约因素中,聚焦重要农产品贸易、培育多元化贸易主体、稳定国际农业经济向好发展是提升农业对外开放程度、完善农产品贸易合作机制、纾解资源配置矛盾、释放世界农产品贸易潜力的重要路径。
(一)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高质量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持和任务路径
为推进农业农村对外交流合作,2022年1月,农业农村部制定印发了《“十四五”农业农村国际合作规划》,并要求组织实施。文件强调了深化农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构建和完善全产业链、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对国内市场而言,立足新发展阶段,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以生产与消费双方供求平衡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全球市场而言,以契合进出口国家供需为目标,将国内外贸易运营的关键要素同国家战略相结合,统筹推进农业政策调整、国际项目投资、产业技术转移等对外合作交流,加快培育农业竞争新优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由此,以资源禀赋偏差和重点农产品特征为依据,将区域农业贸易的发展刚需和利益诉求纳入统筹规划中,编制农业对外开放目标和贸易发展战略,对重点区域和重要农产品经贸合作策略作优化调整和合理预期,因地制宜地开展生产加工、贸易往来等,构建更为紧密坚固的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实现项目合作、产能转移、技术交流,稳固农业外交在全球农产品经贸中的重要地位,满足全球主要农产品的保供需求,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由此,“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首次被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十四五”时期,全球经济政治秩序的重构与婵变将推进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与调整,更高水平的农业对外开放格局与更高质量的农业贸易可持续发展是打造开放型经济体制、构筑产业链供应链竞争新优势的关键和保障。建立健全国际化农业合作大数据支持平台、搭建生产与贸易专项信息资源库、汇总行业资讯和涉外经贸基础数据、调整农业经济效益评价机制和考核指标,将成为服务全球农业治理决策的重要途径。
实现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高质量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任务路径包括:一是优化调整重点地区经贸布局,积极构建产业联盟,规范行业协会管理,壮大上下游企业供应链条,推进国际农业领域秩序公正公平,为引导扶持农业对外开放主体加强境外合作创造良好营商环境;二是降低地缘竞争影响,充分利用双边及多边协议的灵活性,提升对外农业合作全产业链掌控能力和渠道稳定度,推动国际农业治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为构筑现代化境外农业产业体系搭建平台;三是聚焦重点行业和技术领域,发挥境内外合作平台、农业示范区与联动机制的积极作用,培育对外合作主体和支撑主体,建构从生产加工到服务贸易的全产业供应链,优化调整重点地区经贸布局;四是契合国家间经贸体系的重构与调整,克服农业全球化在文化习俗、宗教伦理等方面的矛盾冲突,避免贸易争端和单边主义等带来的负面影响,建立健全农业对外合作防控机制,进一步深化全球粮食安全与农业领域治理。
(二)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高质量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和关键举措
多边贸易体制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激发经济发展积极作用等方面已经获得了全球的广泛共识。我国农业对外开放和自由贸易不仅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保障农产品供给和余缺调剂,还需要研判贸易形势和需求变化,动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探索关键举措,保障和促进农产品市场的平稳运行,并及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第一,以“农业贸易大国”向“农业贸易强国”转变为目标,培育贸易增长新动能。农业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对外投资和发展援外的资源配置供需平衡、生产力布局的降本增效和贸易结构的进一步优化。通过建立完善农业开放和贸易补偿,鼓励外向型农业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和科技投入,推广重点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与核心竞争力;加强农业贸易数字化建设,鼓励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等高端信息技术要素在智慧农业赋能全产业链服务贸易的创新和应用;培育农产品贸易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挖掘农产品贸易潜力,扶植支持海外电子商务平台和跨境电商营销平台拓展农产品境外营销渠道,加快农产品出口企业品牌建设,提升农业贸易的区域经济带动效应。
第二,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统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打开农业国际合作新格局。进出口跨境贸易流通是农业进入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是在平衡境内供需关系的前提下,更好地满足重点领域和重点农产品贸易结构优化过程中资源有序流转、配置效率提升、供给量有效扩充和国内外供需合理匹配的流通手段,能产生特殊的资源替代效应。“引进来”不仅指生产资源在国家间的交换、合作和利益共享,还包括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在国际组织分支机构的设立、科学技术人才的招募吸引、国际合作创新平台的搭建等方面放宽准入门槛,调整现行政策,进一步深化农业的多双边交流合作。“走出去”通常是以互利双赢为目标,加大对重点领域、优势技术和关键环节的投入,在境外建立科技试验示范区,占据主动和核心地位,加大当地管理和技术人员培养,进一步推广并提升该优势项目。与此同时,引资引智“两翼齐飞”是我国处于农业转型升级阶段,更新技术装备、规范行业管理、构建和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和调整全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新型稳外资商业策略,发挥农业企业发挥集群和连锁效应,增强农业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三,扩大农业国际合作领域,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切实履行大国担当,为积极参与全球农业治理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经验。伴随着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升级,世界农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是我国全方位、宽领域深度参与全球性农业贸易战略、进一步扩大农业开发开放、拓展新的合作领域的内在要求,也是开展大国外交、应对西方国家打压封锁、为维护我国核心利益宣介中国经验的战略需要。境外农业项目投资的着眼点和切入点通常是全产业链的构建和海外权益产品的掌控,以大企业境外项目为载体,引进中小企业在上下游产业链参与分工,是“抱团出海”合并“借船出海”的生动组合,有助于引领农业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提升本土经营水平的经略方式;在服务支撑上,无论是优先给予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鼓励助推重点领域的业务部署,还是为跨境涉农企业量身打造的金融服务体系和投资运营指导,都是为贸易主体在市场、技术、管理等激励机制上积极搭建行业服务平台,确保农业国际合作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结束语
“十四五”时期,农业对外开放仍然具有广泛的合作共赢基础,是国际农业合作不稳定元素中的确定因素,符合各方预期,也面临诸多挑战。虽然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粗放式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彻底改变、农业科技创新和研发水平暂未跻身世界前列等不利因素依旧是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短板,但中国始终以开放包容和辩证思维应对世界经济格局的风云变幻,并根据资源禀赋特征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合作,致力于全面融入农业国际贸易市场,在开放与发展中稳固国际贸易地位,从农业大国向着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建设农业强国奋勇前进。
参考文献
[1] 姜南,中国农业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当代经济,2015(5)
[2] 韩振国 杨静 李晶,新中国70年农业 “走出去”的历程探究,世界农业,2020(6)
[3] 崔鑫生,“入世”20年: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回顾与展望,人民论坛,2021(20)
[4] 胡冰川,“十四五”农业国际合作若干重大问题前瞻,农业经济问题,2020(10)
[5] 张久和,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天津农业科学,2009
[6] 屠新泉 武赟杰,入世20周年推动中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行政管理改革,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