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第十四届农业贸易政策国际会议举行
9月3日,第十四届农业贸易政策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国际贸促会农业行业分会主办。
本次会议以“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开展研讨,为推动构建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更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建言献策。
《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报告2023》发布
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在致辞中指出,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农业贸易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积极推动粮农领域国际合作和农业贸易发展,为促进全球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有祥强调,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极端天气频发、贸易政策不稳定、农业资源保护利用不足、粮油能源化和资本投机炒作等带来严峻挑战。各国应加强贸易政策对话协商、农业领域开放融通、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和农业发展援助合作,助力早日实现联合国零饥饿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钱克明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深化农业经贸合作,着力提升粮食产品配置效率和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为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中国贡献。我们将继续深化国际粮食安全合作,扩大农业贸易投资,推动弥合南北发展鸿沟,完善全球粮农治理体系,为推动如期实现2030年“零饥饿”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世界贸易组织(WTO)副总干事波冈表示,中国在消除饥饿人口方面的杰出经验表明了贸易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世界贸易组织的核心宗旨是利用贸易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通过直接应对、结构性应对和未来展望做出重要贡献,不断维护粮食贸易畅通,纠正农业贸易扭曲。未来希望能够与中国一道通过贸易推动应对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挑战。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陈建安表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不断深化农产品贸易合作。各国应加强农业贸易投资合作,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积极参与全球农业治理。下一步,中国贸促会将携手农业行业分会,强化联通政企、融通内外、畅通供需功能,更好支持各国企业抢抓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
在“我与农业贸易这些年”成果发布环节,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研究员马洪涛介绍,今年是农业贸易促进中心成立20周年、中国贸促会农业行业分会成立35周年,贸易促进中心立足谈判、研究和贸促三大职能,推进各项工作持续发展,形成了一批成果。《农业贸易研究》创设二十年来贡献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领导决策重要内参,《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报告》聚焦中国农产品贸易,成为了该专业领域的品牌文献。
会议现场,《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介绍了2022年中国农产品贸易情况,分品种、分地区阐释了农产品贸易变化情况,总结了农业贸易谈判、贸易救济和贸易促进的总体进展,回顾了主要贸易伙伴及世界农产品贸易情况。
2022年,尽管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长均显著放缓,中国农产品贸易仍实现了强劲增长。年内农产品出口额982.6亿美元,同比增长16.5%,进口额2360.6亿美元,增长7.4%。分大类看,出口额居前五位的农产品依次为水产品、蔬菜、水果、畜产品和饮品类,进口额居前五位的农产品依次为油籽、畜产品、水产品、谷物和水果。
大河财立方记者获悉,2022年,河南农产品贸易额42.9亿美元,同比增长18.5%。其中,出口额27.3亿美元,增长23.5%,进口额15.6亿美元,增长10.6%。前五大出口农产品依次为蘑菇、大蒜、饲料添加剂、鸡及产品和明胶,出口额合计14.5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出口额约53%。前五大进口农产品依次为牛肉、大豆、生羊皮、高粱和绿豆,进口额合计7.4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进口额的47.4%。
聚焦气候、环境与粮食安全,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会议现场,以“气候、环境与粮食安全”为主题的主旨报告同步举行,聚焦气候、环境与粮食安全展开讨论,报告由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宋聚国主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杜鹰就“构建农业新发展格局,确保国家食物安全”作主旨报告。杜鹰对近年我国重要农产品国内外产销格局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将粮食安全概念拓展延伸到食物安全,并提出了实施食物安全战略要点。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刘振伟围绕“全球化背景下建立健全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的制度体系”做分享。刘振伟从多个角度指明了我国粮食安全遇到的挑战,以及健全粮食安全制度保障体系所必须重视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农业经济与政策专家柯炳生就“中国粮食安全的新变化、新思考”作报告。柯炳生提出了三个“新”,即粮食需求新变化、粮食供给新问题、政策选择新思考。粮食安全的目标是什么?柯炳生认为,首先是口粮绝对安全,数量有保障,质量需提升。其次,谷物基本自给。另外,进口结构合理,比如,进口饲料更有利于增加国内畜牧业的就业和收入,生产牛羊肉需要土地更多,进口牛羊肉为主更加有利。
中国农业农村低碳发展现状如何?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梅旭荣称,农业碳排放是生存性、基础性排放,中国农业是以较低的碳排放强度保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的供给,我国粮食产量和种植业碳排放开始脱钩。
“目前全球食物市场环境有所缓和,但是全球粮食安全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华代表处助理代表张忠军在报告中称,这种挑战一方面是来自农业食物体系面临的长期系统性压力,主要包括自然资源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以及收入增长随之而来的消费模式变化等一系列压力,另一方面来自冲击性的因素,比如极端天气、冲突、地缘政治紧张、出口限制等。
张忠军介绍,在气候变化战略指导下,2022年粮农组织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支持广大成员国聚焦农业食物体系的转型。第一,绿色气候基金和全球环境基金加强合作。近年来,粮农组织加大对成员国的支持力度,帮助各国从绿色气候基金和全球环境基金获取开展气候和环境所需要的资金。第二,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主流,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系农业、林业、渔业和生产养殖系统生产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抗灾应变能力关键所在。第三,加强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管理。第四,促进水产食品体系可持续发展。第五,推进农业林业良性互动、优势互补。
当天下午,还举行了三场专题报告,现场嘉宾围绕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农业治理、绿色发展与粮食安全、农产品供应链与环境可持续等话题进行探讨。(来源:大河财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