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以人为本,走多元化之路 ——专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院长武光军教授

微信截图_20181213100334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也即将迎来建校54周年。1964年成立的英语系而今华丽转身的英语学院,有着哪些动人的故事和每一个细微变化后的教学理念的变迁?当《中国对外贸易》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走入英语学院院长武光军教授的办公室,彼时他刚刚结束一场关于本科高校教学评估的会议。尽管肩负学院繁忙的管理工作,但他仍然坚持在一线代课,并且坚持每年至少发表一篇国际性的期刊论文。待他坐定,介绍起英语学院的那些事时,第一句话便勾起了记者极大的好奇心,“可以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成立在全国高校建校史上都是罕见的。”

 

周总理亲切关怀下建校,开创外语教学理念


武光军向我们娓娓道来这其中的深意。“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出访亚非欧14国时,深感我国外事渐多而人才严重不足。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二外于1964年10月24日成立。二外从筹备到开学仅用了半年时间,这在全国高校建校史上都是罕见的。”


当年在学校的成立大会上,时任副总理陈毅出席并发表了讲话。这一讲话后来成为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即“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五会并举、全面发展”。武光军表示,当时的这一教学理念具有开创性,引起了外语教学界的广泛关注,许多院校派教师来学习了解这一教学模式。“当时有不少著名的翻译大家都出自二外,像翻译过《第三帝国的兴亡》的中国翻译大家董乐山先生,亲历东京审判并担任翻译的周锡卿先生,还有资深翻译家王文炯先生,更是在教学和实践中完美的践行了这一理念。”当听到武光军讲述这些历史时,记者不禁心生敬意。


自2003年到英语学院以来,武光军从普通教师一直到如今的英语学院院长,见证了英语学院这些年来的发展历程。多年来,英语学院一直保持96%以上的就业率。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9%,每年约30%的毕业生赴国外留学深造。


据了解,目前英语学院有英语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下设英语语言文学系、跨文化系、翻译系和商务英语系。现设本科、硕士研究生两个办学层次。据武光军介绍,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200多名,硕士生50多名,目前在校本科生900多名,在校硕士生160名左右。他表示,十三五期间,英语学院的本科专业实行一体两翼的整体专业布局,英语学院是一个整体,英语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是其两翼,既有共核又有差异。


“英语专业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历史最长、教学科研等综合实力领先的外语专业,也是北京市属市管院校中英语专业综合实力位居前茅的专业。”武光军表示,“我们以培养国际化、复合型、高层次英语专业人才为目标,学生应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综合知识和能力,熟悉中国国情与文化又充分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文精神、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通晓国际规则。”武光军介绍到,“2017年5月北京市属高校本科专业评估试点结果通报会,我校英语学院英语专业在参评的14所市属高校中排名第一,且优势明显。”


商务英语专业则为2010年获教育部批准的新建专业,其设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急剧增加的需求。武光军表示,这一专业的课程设置突出“英语+商务+跨文化沟通”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注重培养学生将扎实的英语技能训练与专业的商务知识和能力紧密结合,同时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沟通意识和能力为特色,并借助二外的国际经济贸易、管理学科和金融学科等专业学科的优势,培养出适应21世纪社会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以人为本,培养多元化英语人才


在人才培养上,武光军强调,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工作作为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政策制定上向人才培养工作倾斜,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我国传统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是语言文学。这种培养模式已无法再适应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进入新世纪后,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入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阶段。该模式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准确性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武光军向记者细数这些年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化背后的原因。他指出,为适应我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从复合型走向多元化,这也是主要解决的教学与人才培养问题。


“结合学校的改革进程,我们大力推进和落实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顶层设计。2015年我们将‘应用英语系’调整为‘商务英语系’,以加强对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针对性;将‘跨文化交际系’调整为’‘跨文化系’,以加强新形势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学科性。”武光军介绍。


“多元化人才培养”这个概念虽然大家都在提,但二外是切切实实在做事。武光军认为,“人才培养短时间内看不到什么成果,不能心急,教学结果可能五年,甚至十年以后才能显现。”


据了解,目前英语学院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多元化”路径:实施英语专业内部分方向;开展跨校英语专业“双培”项目,实施“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积极开展英语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实施英语专业中外交叉“外培”项目;培养拔尖英语人才,建设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实验班;英语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武光军具体解释道,本科生到了三年级在英语专业内部分方向如语言文学、翻译、跨文化,这样打破了“英语工具论”,转向“英语价值论”。“2015年,我们创办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实验班’,这是针对国外文化引进多、国内文化输出少的现象。我们希望加强文化输出。这个班每级招全年级前十五六名,会增设相应的中国文化经典课程。”武光军告诉记者,“尽管改革的过程困难重重,但通过以点带面,吸引优秀学生也吸引优秀教授,盘活了这盘棋。此外,从2016级开始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选择与英语相关的其他院系至少4个学分的课程。不少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对方专业修够52个学分就可以拿第二个专业的学位。”


“从2016年,我们参加北京市的‘双培项目’,即我们和央属高校同时培养,实行‘3+1’的模式。目前我们和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进行合作,前3年学生与传媒大学的学生一起上课,第4年返校完成毕业论文。2017年,我们跟北京师范大学达成英语教育专业的合作协议,每年送去6个学生。这一项目的分数线明显高于纯英语专业,而且学生对此这一项目认可度高。”武光军表示。


还有一个项目叫“外培”。二外和首创在法国巴黎200公里外的地方共建“法国夏斗湖校区”,这是与法国奥尔良大学开展三方合作。据武光军介绍,“2016年开始,我们每年派十三四个学生去,支持力度也很大,部分学生学费全免,部分免50%。原先我们是教育引进,现在把中国的大学开到国外去,这种方向性的差异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据他介绍,目前,二外和国外150多所大学均有合作协议,比如昆士兰大学、格里菲斯,美国的亚利桑那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生有多种模式可以选择。2016年起二外与美国宾汉姆顿大学联合培养翻译博士。


“我们给二外的学生打通了多元化的发展渠道,不像原来只能固守在语言文学的主体上,而是有更多选择的空间。今年我们的‘英语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理念与实践’拿了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评奖竞争很激烈,市属央属高校都参与,获奖也是同行对我们的极大认可。”武光军院长露出满意的笑容。

 

跨文化交流不仅要知其“表”更要懂其“里”


为学生提供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武光军也表示,学院大力倡导“和易以思、人文化成”的教风和“融中外、兼知行”的学风,把立德树人理念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近四年来,二外英语学院学生在“外研社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精英赛、外研社杯写作大赛、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等各种专业赛事中斩获“全国一等奖、最佳辩手奖”等各级奖项,荣获省部级奖励、国家级奖励11项。


武光军从事多年的跨文化翻译,他深有体会,英语教育并非只是教授语言技能,英语教育更多的是一种人文教育,通识教育。英语就像一个无底洞,学的越多,越发现自己的无知,因此更要不断地努力,时刻不放松。尤其是在中国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让外国人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如何能更好地读懂当今中国变化过程中产生的新词,这都需要外语人才不断学习,尤其是学习并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他认为,“跨文化交流不能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包括思维方式的习惯,至少要有二十年的深刻体会。所以形式背后的功能一定要掌握,商务政治等本行业内行规都要慢慢了解。”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杂志
创建时间:2018年11月23日

热门话题

合作企业(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