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数字教育促进教育复苏
2022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将高质量数字学习列为五大行动领域之一,多数与会国家将数字学习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入国家承诺声明。中国在该声明中表示,将进一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丰富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构建广泛、开放的学习环境,加快推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习平台资源共享,推进新技术与教育学习相融合,加快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
智慧教育服务平台成世界最大教育资源库
如今,联合国和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动数字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构建新的“社会契约”,发挥数字技术带来的教育红利,更好地彰显教育作为全球公共利益的属性。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提出,数字革命应当惠及所有学习者。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教育发展,将其作为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大会上介绍,经多年努力,中国教育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校园网络接入率达100%,拥有多媒体教室的中小学校占比达99.5%。
2022年,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下称平台 )上线,释放数字技术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持续溢出效应。上线近一年,平台访问总量超67亿次,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教育资源库。
平台汇聚全国最优质的基础教育数字资源,涵盖德育、课程教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经验、教材等10个板块、53个栏目、4.4万条资源,让远在边疆、身处农村的孩子和大城市的孩子“同上一堂课”。目前,平台拥有7.6万名高等院校名师名家、2.7万门优质慕课课程、1800门国家一流课程,实现“一个平台在手、网尽天下好课”。疫情期间,平台支撑中国近2亿中小学生线上学习,确保“停课不停学”。
“该平台受到多国学习者欢迎,超1300万国际用户注册,覆盖166个国家和地区。”怀进鹏称。
依托平台,全国有近55%的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探索运用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创设教学场景,解决实习实训难题。据悉,平台上线专业教学资源库1173个,在线精品课6700余门,视频公开课2200余门,覆盖专业近600个,215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分布全国,助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202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首破千万,在疫情持续、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就业成为一种新的压力。平台下设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加强供需沟通交流对接,共享就业岗位资源,特别是为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身体残疾的毕业生精准推送岗位信息,累计共享就业岗位1370万个。调查显示,近三成应届毕业生通过该平台实现有效就业。
“中国构建智慧教育平台体系,聚合起高质量、体系化、多类型的数字教育资源,为在校学生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不打烊、全天候、‘超市式’服务,极大地推动了教育资源数字化与配置公平化,更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了强大广阔的数字支撑。”怀进鹏表示。
教学场景在数字世界重建
大会上,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介绍,在2020年春季,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期,清华大学基于自主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应用数字孪生理念,将教学场景在数字世界重建,就可以建立一个个并行于校内实体班级的雨课堂“克隆班”。在“克隆班”中,学习者可以在线加入清华大学的实时课堂,实现了校内外学习者同步上课、同步做题、同样教材、同一位授课教师,实现了同步的师生课堂数字化交互。那段时间,“克隆班”不仅受到学生欢迎,也特别受到了教师的欢迎,学校开放了101门课程,邀请全国4400余位一线教师加入清华课堂同步学习,中西部参与进修教师基本稳定在70%,中青年教师的比例也占到了85%。
“‘克隆班’向兄弟院校同步实时开放优质本研课程200余门,约2.5万名兄弟院校师生参与学习,其中大部分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更加迫切的院校。”杨斌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夏泽翰表示,培养大学教师的数字素养和支持教师有效使用技术,是实现包容和高质量在线混合教学的关键步骤。在数字创新的过程中,大学教师的能力和技能必须得到提升。
一起教育科技创始人兼CEO刘畅表示,在世界数字化教育变革的趋势下,如何真正实现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用大数据赋能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等5类角色,通过对一起教育科技的经验总结,联通校内外数据,全面推进区域规模化、常态化使用数字教育产品及服务,进而实现数据驱动的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准化教研以及智能化服务。
据悉,一起教育科技携手上海闵行区开展的数据驱动下的大规模因材施教实践以及在上海长宁区深度参与的“长宁教育智慧作业建设项目”,以“智慧作业”为起点,基于“活力教育”理念构建“三力评价指数”,全面地构建学生学业数据画像,实现数据驱动下的教学管研,成为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行业标杆。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技术愈发成为驱动人类社会思维方式、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全方位重塑的引领力量,为我们创新路径、重塑形态、推动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教育何为、教育应该往何处去’也成为世界各国共同思考的命题。”怀进鹏说。
数字技术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阶梯
当前,科技革命向纵深发展、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社会治理迭代升级,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以及交流方式都已发生变化,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多样化、弹性化学习需求与日俱增,既对重塑教育的内涵和形态提出迫切需求,也为教育变革与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平台和动力引擎。
在突破传统教育方法的局限性,积极创造数字教育新形态的进程中,应秉持怎样的价值导向?
怀进鹏认为,数字教育应是公平包容的教育。数字技术具有互联互通、即时高效、动态共享的特征,能够快速高效地把分散的优质资源聚合,突破时空限制,跨学校、跨区域、跨国家传播分享,让那些身处不同环境的人都能够平等地获得教育资源,让“世界范围内所有人都能获得优质教育”的愿景加速成为现实。
数字技术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阶梯。发展数字教育,能够丰富智能教室、自适应学习、学情智能诊断、智慧课堂评价等场景应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改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过程的创造性、体验性和启发性,撬动课堂教学发生深层次变革,创新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管理和评价效能,为实现更加优质的教育提供强大动力。
数字教育应是适合人人的教育。数字教育能够通过信息跟踪挖掘、数字回溯分析、科学监测评价等,描绘学生成长轨迹,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这也将有利于重塑人类教育形态,使人人接受适合的教育成为可能,助力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数字教育应是绿色发展的教育。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能源危机、气候危机和生物多样性危机,教育不仅不能置身事外,还应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发挥基础性支撑作用。
怀进鹏称,数字教育应是开放合作的教育。数字时代带来了开放合作的高效平台,无论是消除数字壁垒、缩小数字鸿沟、提升教育领域危机应对能力,还是培育合作增长点、挖掘发展新亮点、推动教育转型创新,都需要坚持合作包容共赢的理念。
数字化教学的创新应用开始呈现
大会期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正式向海内外发布《中国智慧教育蓝皮书( 2022 )》( 下称《蓝皮书》 )。《蓝皮书》指出,当前中国数字化教育环境初步形成,各层次各类型学校基本实现互联网接入,接近2/3的教师和超过一半的学生已经开通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数字化教学的创新应用开始呈现,基于场景的创新应用逐步增加;数字治理框架基本形成,教育数字治理的数据管理、实践应用与安全保障的体系架构初步建立;人才培养成效已经显现,学生数字素养培养成效显著,劳动者数字技能逐步满足社会需求。
《蓝皮书》认为,智慧教育是数字时代的教育新形态,新在五个维度。
一是新在核心理念。智慧教育既是关乎民生的具体行动,更是关乎国计的重大战略,通过科技赋能和数据驱动,推动教育变革,系统性建构教育与社会关系新生态,为每个学习者提供适合的教育。
二是新在体系结构。智慧教育突破学校教育的边界,推动各种教育类型、资源、要素等的多元结合,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高质量个性化终身学习体系。
三是新在教学范式。智慧教育融合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数字空间,创新教育教学场景,促进人技融合,培育跨年级、跨班级、跨学科、跨时空的学习共同体,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
四是新在教育内容。智慧教育聚焦发展素质教育,建立数字化知识图谱,创新内容呈现方式,让学习成为美好体验,培养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综合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五是新在教育治理。智慧教育以数据治理为核心、数智技术为驱动,整体推进教育管理与业务流程再造,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此外,同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及中国教育传媒集团等单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阿拉伯联盟教育、文化和科学组织、国际教育技术协会、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等机构的支持下,共同发起成立“世界数字教育联盟”,该联盟致力于建立全球数字教育合作伙伴关系,与教育技术组织合作建立联络网,分享各国在数字教育领域的经验,共建具有活力与韧性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