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国际人文交流是世界和平与合作的新压舱石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逐步放开,中国学生再次开始制订出国留学计划。有专家预计,外国学生也将大批返回中国。

“现在障碍即将消除,机票会更加便宜,留学人数将回归至正常水平。在许多障碍消除后,中国的海外留学行业将在今年出现复苏。”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说。

国际留学生将恢复甚至超越疫前水平

根据联合国相关数据,过去20年,全球学生跨国流动人数从2000年的208.8万人增加至2020年的636.2万人,增长了2倍之多。尽管经历了全球疫情及地缘政治危机,全球国际留学生在过去三年仍然保持较高的流动性,预计2023年国际留学生人数将恢复甚至超越2019年的水平。

近年,国际学生主要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流向美国、英国等教育大国,但来源国和目的国都有比较明显的变化。美国依然是第一大留学目的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紧随其后。2020—2021学年,虽然受到疫情冲击,但欧洲国家接收国际学生的数量较2019—2020学年仍有所增加。

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发布的2022年度《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21—2022学年,留学美国的人数相较2020—2021年有所回升,美高等教育机构留学的国际学生超过94.8万人,与2014—2015学年的水平相当,达到2019—2020学年的88.2%。

2020年,中国在海外高等教育机构留学的学生总计108.8万人,超过第二名的印度57.4万人,稳居全球首位。2016—2020年间,印度是出国留学人数增长最快的国家,增速达69%。2021—2022年,印度和越南等国出国留学人数快速增长,在部分目的国已接近甚至超过中国。

根据2021—2022年度数据,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主要留学目的国接收国际学生的人数均呈现增长态势。中国作为这些国家的首要或主要国际学生来源国,随着防疫管控措施的放开,2023年中国赴这些国家留学的人数将恢复甚至超过疫情前水平。

在专业选择方面,国际留学生依然集中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领域,同时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领域的国际留学生在持续增加。据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相关调研显示,研究生阶段的国际学生中,生命科学、工程学和物理科学是最受欢迎的前三类研究生专业,而选择商科、法律等实用性社科专业的学生人数有所增加。《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2》显示,2015—2020年间,全球范围内计划攻读商科和法学研究生的考生略有增加。2020—2021学年,中国在美留学生中有半数以上(50.4%)计划攻读STEM专业;在加拿大,这一比例超过40%;在德国,这一比例接近60%。

除了中国赴海外留学的人数将恢复,在调整入境人员防疫措施后,来华学习的外国人数量也可能会大幅增加。王辉耀认为,来自外国的留学生将出现“巨大反弹”,甚至超过疫情前水平,即年均50万人左右。

留学人员是天然的“民间外交官”

国际留学在促进经济全球化和人文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去往目的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国际学生往往能对目的国产生积极的经济影响。2018年,国际学生为美国经济贡献了447亿美元,提供了46万份工作。即使在疫情的冲击下,2021年,国际学生对美国经济仍贡献了320亿美元。2018—2019年,英国接待国际学生所带来的净经济效益达259亿英镑;同时,国际留学生为英国带来超过20万个全职岗位和108亿英镑的出口收入。

除学费贡献、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消费与支出,留学生也为目的国带来了创新与研发方面的贡献。在美国市值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中,四分之一的创始人为国际学生。在加拿大,每四家中小型企业中,就有一家由移民或原国际学生拥有或经营。2023年,随着国际留学生人数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国际学生对留学目的国的经济贡献也将恢复至接近疫情前的水平。

由于留学生在人文交流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以及对留学目的国在经济上作出的相关贡献,欧美等国依然欢迎国际学生入学,为复杂的国际局势增加转圜的机会。国际学生的增加以及在各国、各专业领域的扩散,使得不同国家、不同领域内的人文交流更加深入和广泛,国际留学生在全球人文交流中的地位也在迅速的提升。

“人文交流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基石和润滑剂,在国际局势紧张情况下可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正在成为世界和平与稳定新的压舱石。”CCG近日发布的《2023中国与全球化报告》(下称《报告》 )称。

《报告》指出,留学人员作为国家形象的载体是天然的“民间外交官”,是中国推进中外人文交流的桥梁纽带和重要使者,对于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发挥着重要作用。2023年,中国海外留学及来华留学人数都将得到大幅恢复,对于校准西方对于中国的认知、帮助国际公众消除对中国的误解、以及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建设将大有裨益。

学术合作是实现人文交流的最佳途径之一

在留学领域,据《门户开放报告》显示,虽然2021—2022学年赴美留学的中国大陆留学生数量减少,但中国仍是美国第一大国际学生来源国,且赴美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数有所增加,总人数超过本科生。这是自2015年来赴美留学的中国研究生人数首次超过本科生,说明美国高等教育对中国留学生仍有较高的吸引力。

据杜克大学校长中国事务高级顾问丹尼斯·西蒙介绍,2005年,中国教育部做出建立中外合办大学的重要决定。宁波诺丁汉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中外合办院校,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决策。大部分西方教育者曾认为,无法预见这样的机构能在中国建立。而现在中国已有10所官方中外合办大学,其中4所是中美合办的大学,包括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温州国王学院以及天津茱莉亚学院,学生均可获得中国国内和海外两个学位。同时,中外合作项目有2600多个,其中1200个是涉及大学的项目。

中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每年大约有50万名外国学生来到中国留学,未来这一人数还会更多。另外,还有30万的国际学生参加过合作办学项目。西蒙举例道,如中国与英国之间有很多双向交流的项目,建立了多对友好城市项目,其中就包含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他认为,许多合作领域的基石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疫情初期,中外合办学校面临着生存问题,我们也做了很多调查和研究。例如,建立一些海外分校,让这些分校做一些本校无法做到的事情,让学生获得同等的学分和一致的文凭。疫情之后,很多学校看到了学生回流的迹象,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目前,纽约大学和杜克大学分别有50%和30%的国际学生回归。”西蒙说。

人文交流的作用已经超出了中美两国政府曾经的设想,这需要利益相关方、学界、智库、相关企业等保持长期良好的关系。西蒙希望,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恢复人文交流的“强音”。

“学术合作是实现人文交流的最佳途径之一,各方需要鼓励学术合作。”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名誉院长冯达旋称。

中美加深了解,可以青年为出发点

美国一直是中国学生留学的主要目的国。2022年年底,中美双方领导人在巴厘岛进行会晤,达成部分共识。在中国防疫政策放宽的第一时间,许多美国企业家成为访华“先头军”。这种开放和往来的热度是疫情暴发以来所少见的,将为中美关系升温作出贡献。

《报告》指出,过去,中美经济、商务往来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但通过近些年的实践发现,人文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压舱石,并不亚于经贸交流。应加强中美全方位往来,包括经济、投资、贸易等领域,特别是人文、教育、旅游、文化、艺术、智库等各个方面的交流。

美国腹地美中协会主席、前密苏里州州长鲍勃·霍顿指出,当前,美国对中国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挖掘和了解。他认为,应该让中美青年从一出生就开始了解,并以他们为出发点,互相尊重和欣赏。要从青年做起,有了青年,就有了更好的机会。

“近几年,学生之间和学生的家庭,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艰难。2023年,我们将重新开启人们的交往。我坚信,我们的交流和互动是中美外交上的一个里程碑。我也相信,这样的里程碑在未来会不断得到映射,进一步得到佐证。人和人之间可以打造更加一致、更加团结、更加互谅和具有同理心的关系。”霍顿说。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副校长大卫·弗莱什勒表示,无论是为了中美两国的关系,还是长远的发展,都需要有更多的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当前,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有中美两国政府的介入,才能从中国获取更多的生源。没有国家层面的帮助,短时间内很难恢复中美学生的国际交流。

中国对外贸易
创建时间:2023年3月28日

热门话题

合作企业(排名不分先后)